昨天我在公号里推了一篇关于《奇葩说》错用 normal 一词的文章,大家反响热烈。
如果你没看过,可以点击这篇文章再复习一下:“混得很 normal”?《奇葩说》英语不过关啊!
我相信读过文章的同学应该永远不会忘记了:normal 表示“正常的”,而非“普通的”, “毕业后混得很 normal”里的 normal 应该改成 average,common 或 mediocre。
昨天评论区里几个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很多“师范大学”被翻译为 “normal university”?按照词典的解释,normal university 应该翻译为“正常的大学”,这跟“师范大学”又有何关系呢?
可能有同学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吧?下面我就给大家展示一下中国几所著名师范大学的 logo,大家注意看里面的英语翻译:
这些师范大学,都被翻译成了“normal university”。下面我就为大家揭秘“normal”跟“师范”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 normal 并不是直接来源于英语,而是来源于法语。
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吗?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为“巴黎高师”。
巴黎高师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它为法国培养出无数的杰出人才,存在主义先锋萨特,总统蓬皮杜出自这所学校,甚至在自然科学方面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然而其学生总数不到两千人,堪称世界上诺贝尔奖人均产量最高的大学。
“巴黎高师”的法语名字是: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Paris,简称为“ENS”。
巴黎高师
这个名字如果用英文翻出来是这样的:Super Normal School of Paris,直译成汉语就是“巴黎超级 normal 的学校”,是不是有种莫名的喜感?
请注意,这里的 normal 可不能简简单单翻译为“正常的”。昨天文章里我说过,normal 其实来源于名词 norm(标准、规范、典范),作为形容词的 normal 应该理解为“符合标准的、符合规范的、符合典范的”。
因此,Super Normal School of Paris 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巴黎标准学校”、“巴黎模范学校”,或“巴黎典范学校”。
咱们中文里说的“师范”源自于古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就是学生的标准和典范,所以“normal”跟“师范”还是有关联的。
其实把“normal school”译为“师范大学”是日本人。1872年,也就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巴黎高师建立了亚洲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筑波大学的前身),并把“师范学校”和“normal school”的译法传入清末的中国。
因为 normal 的传播路径是从法国到日本,再到中国,这就导致很多美国人、英国人搞不清楚为什么中国的师范大学要翻译为“normal university”,不过你要是问一个法国人,就不会有障碍了。
在英国或美国,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都是以“师范系”的形式存在于综合性的大学里,英语不叫 normal school,通常说成 teachers' college 或 the college of teachers。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系颁发的证书
最后谈一点个人想法: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提到的“巴黎高师”是法国最好的大学,全球排名常年在30-40名。就这么牛叉的一所大学,至今不叫大学(university),也不叫学院(college),而叫学校(school),几百年没变过这种叫法。
反观中国很多大学为了地位和名气,着急把校名中的“学院”改成“大学”。名字是好听了,招生也更方便了,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提升了,但学术上还是那个鸟样子。
那些把面子和利益看得比学术还重的领导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