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5月25日电(庞雪汀)如何推进中国典籍的外文翻译与传播?如何构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5月25日,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主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新时代翻译与翻译教育研究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翻译出版社和相关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翻译研究与传播的热点问题。
浙江大学人文资深教授许钧以“新时期的翻译与翻译研究”为主题发表报告。许钧说,短短20年来,中国的翻译学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中,要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对接,这就是翻译学科的中国特色。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以“翻译文学与当代中外文学关系构建”为主题发表报告。查明建认为,应当重新认识翻译性质,翻译超越了语言层面,它是跨文化行为,亦是社会行为。以翻译文学为中心枢纽,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与创作文学三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系统中,形成了不断衍生的中外文学动态互文关系。
《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克非说,近20年来,翻译学科发展非常快。在整个语言学科组里,外语学科立项的比重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几,到现在百分之三十多,增加了十几个百分点,这个增长主要是体现在翻译学科,尤其是在中译外的部分。“目前中译外的翻译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典籍翻译方面,这其中,中译英的比较多,而翻译到其他语言的比较少。我想,我们应当鼓励以多语种的方式开展典籍外译,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典籍互译。”王克非说。
据了解,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重镇。从这里走出了何如、张威廉、孙家孟、张柏然、罗长炎、许钧等翻译名家。学院十分重视翻译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人才培养,在翻译理论、中国文学文化海外传播、双语词典学和翻译术语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江苏省翻译协会成立于1985年,当时就挂靠在南大外国语学院。译协的首任会长是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赵瑞蕻先生,第二任会长是著名双语词典编纂家和资深翻译家张柏然教授,他们都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期任教,从事外文翻译研究。自成立以来,江苏省译协在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翻译学科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取得诸多成果,在国内省级翻译协会中名列前茅,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