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母语,也是全世界近十五亿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所使用的语言,每天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用阿拉伯语诵读"安拉呼艾克拜尔"(真主至大)的同一声音。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
阿拉伯习语包括习语性短语、成吾、格言、俗语、惯用语等。语言在演变的过程中,由于远古时期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造成信息的闭塞,人们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生活在封闭的社会里。因此,不同民族就会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模式取決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受外界干抗与影响,并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这就给语言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特异性。这里海历阳光翻译公司就介绍一下阿拉伯语翻译的特点。
(一)结构的稳固性
阿拉伯语解构的稳固性最多表现在习语中,阿拉伯语中的习语是一种结构固定的表达方式。 mona baker认为:除非刻意开玩笑或者玩文字游戏,习语在结构上都不能改变词的顺序、不能删词或増词、不能用别別的词语替代习语表达里的词、不能改变其语法结构。这些结构是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所承认并达成共识的,删节和更改则会改变习语的意义,使人们无法接受,不知所云
(二语义空缺现象
奈达曾指出:既然任何两个会话者对相同的音系、词汇、语法和语篇特征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那么在语言交际中就总会有一些损失或扭曲。因为符号系统(即代码)的性质所致,对词位的解释总是存在潜在的可能性,但若没有能够在语言文化的社会和人际网络基础之上理解符号的解释者,解释绝不会实现。
既然没有任何两个民族具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在语言交际中总会有一些损失或扭曲。因此,不同语言间翻译时语义空缺的现象是必然存在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层面的差异:语言结构、语义结构及语用功能的差异二是文化层面认知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环境、思维特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
(三)语法范畴的不对等
可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阿拉伯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即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达句法关系,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即没有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等功能词来表达句法关系。这种宏观上的差別就极易给译者带来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空缺。
(四)词义的不对等
根据奈达对语义结构的研究,他指出: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意义的词位,这就意味着没有绝对的同义词,任何两种语言中都不可能存在意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这就是说,在语际交流中总有某种程度的意义丧失或曲解。由此看出,两种语言间词义的不对等是显而易见的,词义的不对等则自然带来语义的空缺。
(五语用的不对等
根据言语行为的理论,语言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那么阿拉伯语中很多词语都凝聚了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通常不是按语法規则生成的只与语言系统的范畴有关的静态单位,而是在言语行为中实际运用的动态单位。这个动态单位由说话者根据交际需要编码组成,既与语言系统内的范畴有关,又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同一句阿拉伯语在不同的语内语境下可能表示不同的含义
以上就是海历阳光翻译公司就阿拉伯语翻译的特点都有哪些的介绍,如果您有阿拉伯语翻译的需求请联系我们,海历阳光翻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