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美术学院的历史》的译者陈平教授谈到翻译艺术名著的甘苦。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由商务印书馆与何香凝美术馆合作出版、范景中先生任主编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才出了首批成果——《论艺术与鉴赏》和《美术学院的历史》。
翻译大师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翻译西方艺术史名著?丛书编委会代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邵宏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艺术史学是人文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世纪初滕固先生等中国艺术史学的开拓者将西方艺术史译介到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范景中先生和一大批青年学者开始系统翻译西方艺术史学的学术工程,《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可谓这一学术工程的延续和发展。该丛书由艺术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担任主编,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专先生担任学术策划,是一套系统介绍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丛书,精选瓦尔堡、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弗里德伦德尔、扎克斯尔、温德、库尔茨等世界一流艺术史家的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的经典论著约50种,力图全景式呈现现代西方艺术史学一个多世纪来的面貌和形态,为国内西方艺术史学研究提供全面详尽的资料、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艺术史学薪火相传的学术历程。
已出版的两本书:《论艺术与鉴赏》的前半部分是理论性的,且渗透到了哲学的领域;后半部分则讨论绘画批评的实践。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作者所熟悉的15世纪和16世纪尼德兰的绘画。作者坚信:对任何个体艺术品每次真正的考察,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体的视觉艺术,甚至更好地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所有艺术活动。《美术学院的历史》则向读者展示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画卷,将美术教育这一主题置于欧洲广阔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此书就艺术教育所提出的问题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使得其成为从社会学角度(趣味史、艺术品交易史、展览史、收藏史)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早期范例。
正因为打通中西方文脉如此重要,尽管翻译在今天是件不讨好的事情、高校评价体系对翻译的重视不足,但翻译者乐在其中,陈平教授在博士毕业时曾经翻译过一次《美术学院的历史》,如今几乎是重新翻译了一遍。他称为“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学术、艺术翻译就是这样不断修正、完善。